我院举办“论区域国别学中的焦点——场域法”学术沙龙活动
10 月 30 日下午,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向红应我院邀请,作了一场题为 “论区域国别学中的焦点——场域法” 的线上分享。活动由王颖老师主持,我院师生共64人参会。
曾向红老师首先介绍了“焦点——场域法”这一方法论的区域国别学、国家安全学的学科研究背景,以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理论基础,并深入阐述了区域国别学研究中的“焦点——场域法”的学科和理论研究背景及基本概念。她指出,随着区域国别学成为国家一级交叉学科,其学科建设虽热情高涨,但仍面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运用不足的状况。“焦点——场域法”应运而生,该方法将特定国家和区域视为焦点,其所在地区或更大范围背景空间视为场域,二者相互构成、相互转化,且国家和区域被看作关系体,这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对国家的假定不同,有效解决了国家和区域不同质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焦点——场域法”区别于的田野调查、比较案例法、文本分析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具有生成性、全息性、转变性、关联性、多维性、圈层性等6个特点。以中亚研究为例,“焦点——场域法”的应用体现为中亚国家身份认同的变化、与周边及国际社会的关系互动、各维度关系分析等几个方面,都为区域国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答疑环节中,曾向红老师针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及区域国别研究资源获取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表示,“焦点——场域法”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从不同文化主体出发,选择焦点和场域进行关联和比较研究;而在区域国别研究资源获取方面,研究者应结合自身优势,如发挥理论研究优势或借助外语能力开展田野调查获取一手文献等。
讲座结束后,王颖老师对曾向红老师的分享表示高度赞赏,认为其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为区域国别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同时也对曾向红老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师生对区域国别学“焦点——场域法”的理解,也为我院其他社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供稿、图片:张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