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活动

学术沙龙:从规划者视角看外语教育规划研究范式

    发表时间:2021-05-08
 2021年4月22日下午,我校威廉希尔威廉希尔官网邀请挪威卑尔根大学语言规划专家赵守辉教授做了题为从规划者视角看外语教育规划研究范式的讲座。

外语教育规划是外语教育体系的整体规划,包括外语语种、课程设置、教学教法、教材选择、学时学分、师资建设、教学对象、评估测试等各个维度。当前,外语界围绕外语教育的研究往往侧重上述某一个维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大格局和整体意识,难以整体掌握问题与问题间的影响。因此了解并开展外语教育规划研究势在必行。

赵守辉教授首先厘清了语言教育研究与语言教育规划研究的关系。传统的语言教育研究局限于课堂实践研究,包括教材教法等,孤立与社会大环境。而后现代主义语言政策视角的引入,使得语言教育研究变得深刻和广泛。从规划者,特别是微观规划者和个体使用者的视角看问题,在当前国际语言政策研究领域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其次,赵守辉教授梳理了外语教育规划研究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趋势,并强调了规划者视角的意义。以往的外语教育规划是专家和政府的事情,往往是在宏观层面自上而下进行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而随着高校、家庭层面外语教育规划的兴起,以个体和其他社会终端组织视角为基础的外语教育规划研究逐渐兴起,个体在语言规划中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越来越引起国际语言规划研究的兴趣。

对于我国相关研究提出了以下启示:第一、外语教育规划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公共政策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需要研究者广泛涉猎,开拓视野;第二、建立大语言观模式。外语教师不能只关心“怎么教“,更需要了解”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等根本性问题。这就意味着作为语言学出身的外语教师,不但要有语言本体知识,还需要了解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和国家政策等;第三、一线教师也可以做批判性外语教育规划研究。任何宏观政策都需要落地,外语教育政策亦不例外。外语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描述宏观政策在微观实践中的实践状况,以及课堂环境下教师作为微观外语教育规划决策者的理念和行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守辉教授的讲座激发了外国语教师对外语教育规划的极大兴趣,大家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表示该讲座不仅帮助教师建立大格局意识,而且对深入、全面、系统考量外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