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威廉希尔威廉希尔官网在201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由肖滨副院长主持,我院对文学感兴趣的教师和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威廉希尔威廉希尔官网博士生导师陈世丹教授做了题为《后人文主义与后人文主义批评》的学术报告。
陈教授是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完成过多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公开发表过70多篇学术论文,在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及后人文主义(post-humanism)研究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陈教授从后人文主义的缘起入手,谈及后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超人类主义及生态主义的关联与区别,廓清了后人文主义的研究范畴,指出其核心观念。后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颠覆了传统的人类中心思想,向“人类中心论”和人类优越性发难,是自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后学。后人文主义主张尊重自然、和谐共生;造福人类,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伦理;包容他者,相互依存,多元共生。陈教授还从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如何看待赛博格半人类(Cyborg)与人类的关系。他把较难的文学前沿理论通过对比、类比、联系实际的方式清晰地展现出来,深入浅出、富含哲思。
互动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张晓蔓老师、王丹老师就如何看待玛丽·雪莱等文学作品中机器人的最终发展和人类命运走向与陈教授进行了亲切的互动。李莹老师和赵玉华老师就后人文主义的矛盾点与陈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陈教授幽默智慧、谈吐严谨大方,结合时事一一回答了老师们的疑惑及问题。感谢陈教授为我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令人意犹未尽、深受启发,报告在一片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