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公示公告

2025年威廉希尔威廉希尔官网及招生学科专业简介

    发表时间:2025-03-04

  一、学院基本情况

威廉希尔威廉希尔官网承担全校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的公共课教学任务,开设了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课程,下设翻译全日制本科专业,并与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联合培养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跨文化译介与国际传播研究方向的专业硕士。学院翻译专业前身为英语专业,于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二十多年来,为北京市及全国其他地区培养了两千余名高水平英语人才,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5人,其中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青年英才教师2人,北京市拔尖人才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2人,博士以上学位教师23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短期出国学习培训经历的教师超过50%。学院积极组织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学科竞赛,培育教学成果。学院教师努力打磨基本功,获得了“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北京市特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专组)北京赛区一等奖、全国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北京市高教学会研究生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个教学比赛大奖。近五年来,教师指导学生荣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北京市特等奖、“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北京市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北京市)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多个学科竞赛奖项。已有包括《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在内的6门课程获得校级优质课,教师团队有3人为校级青年名师。

参照学校“服务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目标,威廉希尔威廉希尔官网主动进行英语专业转型,从而建设契合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具有信息特色的翻译专业。依托学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通过产学研协作,为语言服务企业、翻译技术企业、语言服务需求企业培养具有一定双语转换能力、较强翻译技术运用能力和翻译技术思维能力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二、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下设方向简介

学院于2022年获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24年开始招生。我校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以服务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宗旨,着眼于京津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学校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融合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现代翻译技术并赋能翻译人才培养为特色,大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英汉语言基本功,掌握翻译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翻译技术和工具,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基本规范和运作流程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毕业生凭借双语转换能力、现代翻译技术能力和翻译技术思维能力等,可以在语言服务行业等翻译相关领域从事翻译项目管理、翻译语言资产管理、翻译技术推广、项目质量审校、技术文档写作等管理和技术岗位,能够承担国际组织、政府部门、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所需的翻译工作。

本学位点聚焦于英语笔译方向,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团队由学术导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形成“双师型”教学梯队:硕士生导师队伍现有1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88.2%(15人);专任教师团队17人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9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4.7%(11人)。学院注重产教融合培养机制,聘请了多位来自翻译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及/或行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论文指导,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20万余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共计353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027种,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共计73个。学院资料室收藏图书19000余册,订购31种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外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

威廉希尔威廉希尔官网拥有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YiCAT在线翻译管理平台、中译语通Yeekit语料库智能管理检索平台, Tmxmall多功能语料库管理系统和Tmxmall Aligner对齐软件等多个翻译类平台;此外还有FIF口语训练系统、试译宝-翻译课程与教学平台、“WE Test测试中心”题库系统等多个教学和测试平台。学院与相关前沿行业企业如北京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凡语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每年派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翻译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贯彻研究生教育全程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院与行业知名企业外研讯飞合作,被授予“AI智慧外语教学”创新应用示范校,是全国获得授牌的唯一在京高校。与中国科协联合建设“国外科技人力资源跟踪与翻译研究基地”,开展国外科技人力资源跟踪和翻译研究,累计编译逾300万字。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汉译批评史”、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生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谁的声音?—翻译叙事中的译者声音比较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英汉-汉英新闻编译能力及其评价”和“京津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语言景观对比研究”、中国科协项目“国外科技人力资源及科技前沿跟踪研究”、“重点国家和地区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及人才引进计划研究”、中国科技部项目“英国科技创新计划研究及编译”以及教育部人文项目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出版了《朱生豪翻译研究》、《英语信息化教学与翻译实践》、《英汉新闻编译运用测试研究:从构念界定到效度验证》等专著13部,译著《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困难与风险的历史经验》The Birth and Ri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等10部。近五年来在《中国翻译》、《外语研究》、《外国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Gender and Language等CSSCI、SSCI和SCI期刊上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